被籬笆圍起來的聖蹟亭,不知是為保護祂,還是羞於見人?

四根木條撐住四邊,是怕祂傾倒從此消失不見嗎?同樣是古蹟為什麼命運大不同呢?有的專人保護,而此聖蹟亭卻被人遺忘,與菜園雜草為伍呢?

看看此亭的石雕,應該曾經風光一時,如今變成如此模樣,真是令人感嘆萬分!

此亭創建於清同治十一年(西元1872年),在樹人家商旁的潭底公園內,又叫惜字亭,當時鎮民簡煉氏見民眾任意丟棄字紙很不敬,為了崇拜文字,愛惜紙張,故而募款創建,希望文字紙張不會任意丟棄,而在此亭內燒毀,故曰「惜字如金」。

 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秀才王作霖仿唐太宗文學館的「十八學士登瀛洲」之意,邀集地方上十八位讀書人,創立名為「文炳社」的敬字會,向各界集資,作為祭祀和雇人拾字紙的費用,於每年舉行送紙祭典,此儀式直到日據時代才廢止。

 此亭原位於樹林的潭底山麓,曾一度被列為三級古蹟與濟安宮是一體的,後因濟安宮的遷建,民國七十八年秋再配合潭底公園興建,遷於現在的位置。由於沒有好的標示,再加上位置偏僻,而顯得孤寂,再不積極關懷,恐怕就要從我們記憶中消失了。

 資料來源:樹林市公所 樹林國中網站

          台灣的敬字亭-遠足文化出版                  happy陳 2007 12 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皮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