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鳥居耶?拓寬後的大同路,被保留下來橘紅色的神社鳥居,緊臨大馬路,更顯得醒目。


台灣光復後,日本神社多遭到破壞或廢棄,汐止神社的命運亦如此。神社被拆毀,改建為忠順廟。昔日神社的石獅及石燈籠則移至忠順廟前的埕場,做為寺廟裝飾。


昔日神社的石獅(神社狛犬)建於昭和12年10月。


日治石燈籠。


皇紀二千六百年紀念?這是哪個年代啊!這有可能光復初期神社遭拆毀時,一些日治年代也遭更改的傑作吧。


忠順廟石碑,也是陳誠的題字。走近仔細瞧,果然發現石碑上面還遺留未抹盡的舊字跡。在忠順的「順」字上下方,可清楚看見「止」和「神」兩個字。有可能是神社的遺跡。


張羣先生題的匾額。


汐止神社(忠順廟)的門神彩繪。

離開忠順廟時心中想著,假如日本人不拆台灣各地的城牆的話,現在也許台灣有許多城門城牆建築可看。相對地假如台灣光復後,各地的日本神社不被拆除或改建,如今也會有許多日本神社可供觀賞啊!所以古蹟的保存,應已保留原貌為最高指導原則。絕不可被一時的價值觀所左右,而去改變其外表。不過這是很難做到的,不是嗎?

汐止神社(忠順廟)小檔案:
西元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慘敗,被迫割讓台灣。西元一八九五年,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二十艘艦隊抵達台灣,五月二十九日自三貂角澳底登陸,六月十一日順利進入台北城。當時的水返腳,就位於日軍前進路線的中繼點,能久親王曾駐紮於汐止忠順廟之遺址(當年為蘇家房舍)。
日本接收台灣並不順利。近衛師團在台灣停留半年,從北至南,遭遇無數台灣民兵誓死抵抗,相傳能久親王於嘉義中伏受傷,死於台南(但日本官方說法,能久因染病而逝)。後來,日本政府明訂能久親王曾駐紮之汐止住所為「遺跡所」,號為「能久宮」。台灣光復後,能久宮改名「忠順廟」。從忠順廟外觀來看,神社應已遭拆毀,改建為中國式廟宇,但廟宇周遭仍可看到當年的神社遺跡。
忠順廟,明顯帶著特殊歷史性格,中國與日本宗教風格的建物交雜著,日式的石燈座上還有日本天皇紀元及昭和年號的石刻;忠順廟內供奉著關帝爺,則是中國神祉,廟內東西壁各題「忠」、「孝」兩大字。廟身雖不大,卻古樸有味。
(資料來源:參考奇摩知識網站)
          參拜日期:2008-05-18               黑皮的天空 2008 06 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皮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