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鄞山寺保存清道光初年的原貌,如格局、木柵門、雕飾等全台已無出其左右了。

建築形制:「鄞山寺」整座建築倚山坡而建,廟前的半月池與廟後兩口井,建築為七開間、兩殿兩廊兩護室的合院式廟宇。


鄞山寺前的池塘,是半圓形的,也就是蛤蟆嘴巴;後面則是左右各兩口井,則是蛤蟆的眼睛,是風水中典型的蛤蟆穴型式。


鄞山寺正殿山牆上的「祥師啣磐牌」泥塑,吉祥又美麗。

建築特色:在建築特色上,是以木雕、石雕、泥塑、剪粘等裝飾。精美和豐富,全台無出其右,讓鄞山寺堪稱民藝之寶庫 ;所藏之文物:如道光年間之神案、鐵鑄鼎、碑文及六面匾。


中門邊的抱鼓石,上雕花草、卷螺和一般廟宇少用的包巾紋圖案。


清道光、光緒年間的牌匾。


三川殿龍堵上的「定光佛除姣」圖。

歷史沿革:此廟在道光二十三曾整修正殿,之後於西元1858年和西元1914年也做 過修繕,但大抵保有原建之貌,極為珍貴。民國七十八年經 公告為二級古蹟,西元1991年廟方再予以整修,五月六日開工,歷時三年完成今貌。
目前,鄞山寺仍由汀眾江、蘇、游、練、胡、徐等六姓後裔 負責管理,近年來為力求復古精神的整修,曾多次回閩西原 鄉勘查,發現嚴前祖廟之定光佛像,已毀於文化大革命,因 此淡水鄞山寺之定光佛像更現珍貴。每年農曆初六為定光佛 誕辰,六姓汀裔仍在祭祀。定光佛像為軟身塑法,神像栩栩如生,宛如鄰家老伯,實為鄞山寺之一寶。


豎材為龍首,下方吊筒為蓮花很少見的搭配,且木雕雕工精緻。


鄞山寺各式造型的柱珠。


清道光年間的龍柱。

建廟緣起:清中葉以後,有感於台北閩西汀州八縣客籍移民漸多,必須 在渡台登岸處之滬尾港,建廟奉祀汀州鄉梓神以凝聚鄉親, 並為人單勢弱之汀州後進安排落腳之處,以盡同鄉互助之情 誼。於是在滬尾街經商之羅可斌、羅可榮弟兄捐出土地,以 張鳴岡為發起人,向台北汀眾募款,於西元1823年動工,翌年落 成,由原鄉汀州武平縣嚴前迎來的八縣總鎮守「定光古佛」 來淡水享人間煙火,庇護汀眾,定名「鄞山寺」,並在寺旁 建兩廂房做為汀眾「會館」。爾後,羅氏兄弟及後世汀眾,陸續捐地開闢成田,用以做為祭祀經費。


正殿「架內」是三通五瓜的工法,是台灣傳統建築非常正式的作法。


屋頂上美麗的剪黏裝飾。

建廟年代:「鄞山寺」建於道光三年,至今已逾一百七十餘年,又稱「汀州會館」,淡水鄞山寺為台灣唯一保存完整的定光佛寺,奉祀的是閩西汀州一帶的守護神「定光古佛」。淡水人 俗稱「定光佛」其座落處也因而被訛為「鄧公里」,不僅是 相當具歷史文化價值之傳統建築,也是台灣碩果僅存的前清 會館之一。今日仍為淡水、三芝、和台北附近汀洲人所崇祀。
除淡水之外,台灣僅有的另一座定光佛廟在彰化市


清光緒年間的警示碑。

後記:淡水鄞山寺是台灣僅存清代時期廟宇兼會館的建築,來一趟後能欣賞先人的工藝與智慧,更值得我們後代子孫珍惜與保存。
            拜訪日期:2008-07-23               黑皮的天空 2008 08 27

資料來源:1.滬尾文史工作室網站
2.台灣廟宇圖鑑-康锘錫老師著-貓頭鷹出版

名稱:鄞山寺
等級:二級古蹟
位於:台北縣淡水鎮鄧公路15號
創建年代:清道光三年(西元1823年)
主 祀 神:定光古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皮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