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臨濟護國禪寺」是目前在台灣地區保存年代最久遠的日式木造佛寺。
    去年(西元2008年)才整修完成的「臨濟護國禪寺」,一直很想看看整修的程度如何。今日剛好有經過,擇期不如撞期,進去瞧瞧吧!


↑「臨濟護國禪寺」目前的大門。


↑大門前的石獅。應該是光復後才添上的,日式建築寺廟應該會放「高麗犬」才對啊!


↑「臨濟護國禪寺」主要建築「大雄寶殿」屋頂為木結構之重簷「入母屋」式,也就是為漢是的重簷歇山式。重建後完全恢復原貌,外表顏色也重新漆回初建時的顏色。


↑屋簷邊的「鬼瓦」為頭上有長腳的日本鬼面造型,不但做工精細,而且上面還有『鎮』字,傳說有鎮煞除魔的功用。


↑屋脊收頭的「鬼瓦」與懸魚。


尾垂木。類似斗拱功用,「臨濟護國禪寺」上下簷間斗拱出跳三次,故稱之為「三手洗」。


↑柱子以上與屋頂之間稱之「軒下」。「軒下」的斗拱木結構。


↑礎石(礎盤)功能等同台灣傳統建築的柱珠。


↑屋身由直立的木柱和橫向固定木頭組成。窗戶上方窗楣部位刻有「雲紋」雕飾,是日本江戶時期風格。


↑建築的基座為切石積法,也就是以切割過的石塊舖砌而成,上作凹洞已置礎石。


↑優雅的欄杆上,經這次的維修讓當時奉獻者重見天日。



↑位於「大雄寶殿」旁的鑄鐘。


↑「大雄寶殿」的內部。


↑「臨濟護國禪寺」的舊山門建築屬於日本江戶時期風格。屋頂也是為入母屋式,上層的木結構十分繁複與細緻。這次不但把山門恢復原貌,也把「臨濟護國禪寺」的寺名碑重新立在山門的一旁,正面刻有寺名,後面則隱約可見到日治「昭和」字樣。


↑位於山門另一邊「無住生心」的石碑。
    白聖長老題「無住生心」的石碑.但這石碑的來頭可不小,西元1918年(大正7年) 臨濟護國禪寺進行擴建工程,意外的在西側山坡上掘出了這塊史前人類用來磨製石器的大砥石.照理說這塊極俱史學嚴究的史前遺物,應當送至博物館中保存,誰知竟被禪寺立起刻上了 無住生心 四個大字.這前人無知也就算了,到了民國六十四年,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為了紀念圓山貝塚之發掘,又再這顆砥石上嵌上了紀念文獻。


↑由此石階而上,可到達寺廟的後方,目前還保存有日式的地藏菩薩、觀音石像皆為建廟時的原物。而開山始祖的墓也非常具有歷史價值。

「臨濟護國禪寺」歷史沿革:
   市定古蹟「臨濟護國禪寺」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9號,即位於圓山西麓一側,臨濟護國禪寺創建於西元1900年,於西元1911年(日明治44年)落成。為日據初年日本僧人得庵玄秀禪師所建,當時他受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之邀來臺弘法佈教,臨濟宗為有別於曹洞宗的一支佛教宗派。
   護國禪寺依山傍水,附近基隆路蜿蜒流過,寺面積頗廣,格局宏整,原來包括山門、法堂、大雄寶殿及附屬方丈堂。至今大雄寶殿仍保存完好,全為木結構之歇山重簷式。山門建築屬於日本江戶時期風格。另外,寺前大砥石及寺後開山始祖墓、石雕佛像等亦具歷史文物價值。

    這次「臨濟護國禪寺」的重建,不只把本堂(大雄寶殿)與山門,原汁原味的重現;也把附近的眷村與違建清除,並在旁邊規劃出公園綠地,使「臨濟護國禪寺」的外圍空間,更加寛廣。讓此寺不會埋沒在雜亂建築之中,而使古蹟專家眼中最美的日式佛寺建築重見天日,有空可以去參觀一番,看看日式木建築的美喔!

   拍照日期:2009-03-19        黑皮的天空 2009 03 23

※參考資料:1.臺北古蹟偵探遊 遠流出版 李乾朗教授
                        2.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遠流出版 李乾朗教授著

※延伸閱讀:1.記憶台北 臨濟護國禪寺
                        2.旅的火車頭 台北圓山臨濟護國禪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皮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