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莊慈祐宮三川殿屋頂為「歇山假四垂」造型。
    慈祐宮是一座面寬三開間四進兩廊式平面配置廟宇,坐北朝南,呈街屋,長條狀配置,計有前埕、前殿、內埕及牆廊,拜殿及正殿、中內埕及牆廊、後殿、後內埕及牆廊、開山殿及後花園等。


↑新莊慈祐宮三川殿的石獅。為青斗石刻,清代中期風格。


↑正殿前面的蟠龍柱,特色獨具,為當時大陸石師傳雕成後運送來台,全省僅有二對,另一對在台南天后宮。


↑三川殿的前面的獅座、圓光木雕與彩繪。


↑三川殿的前面的斗拱與吊筒木雕。


↑「徳參天地」清乾隆四十四年(西元1779年)與「利濟參天」清嘉慶十八年(西元1813年)的古匾。新莊慈祐宮由於是歷史的老廟,還保存許多古匾。


↑「水德配天」清乾隆四十四年(西元1779年)由新莊巡檢曾應蔚所獻。


↑清嘉慶十九年(西元1814年)的古匾,由淡水同知薛志亮所獻。


↑新莊慈祐宮後殿「慈照無邊」清嘉慶十八年(西元1813年)與「苦海慈航」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的古匾。


↑新莊慈祐宮三川殿有一塊清乾隆二十九年(西元1764年)所立的「聖母香燈」及「奉憲立石」的碑記,係清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5年),由淡水撫民同知胡邦翰所立,明定該廟店租、魚池、渡租等收入,充為廟內香燈的費用,為慈祐宮重要文獻資料。


↑新莊慈祐宮清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重修慈祐宮碑記」。


↑新莊慈祐宮後殿右邊牆面嵌有清乾隆四十四年(西元1779年)「重修慈祐宮碑記」。


↑新莊慈祐宮後殿右邊牆面另一清嘉慶十八年(西元1813年)「重修慈祐宮碑記」。

新莊慈祐宮歷史沿革
   新莊慈祐宮的創建年代,有數種說法,依據連橫所著《台灣通史》:「慈祐宮,在興直堡新莊街,康熙廿五年建,祀天上聖母。」《台北廳志》也沿用這說法,加上新莊人口碑相傳的說法,新莊人大都沿用康熙年間所建之說辭。而余文儀的《續修台灣府志》記載,慈祐宮於雍正九年(西元一七三一年)所建;另外,陳培桂的《淡水廳志》則說乾隆十八年(西元一七五三年)建;又根據廟中所嵌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立的《重修慈祐宮碑記》,則明確記載為雍正七年(西元一七二九年)。根據新莊人所傳說的,慈祐宮於康熙廿五年(西元一六八六年)開闢之初,先建小廟加以崇祀。隨著新莊平原的拓墾發展,移民愈來愈多,香火也日益鼎盛,到雍正年間,新莊因地利之便,成為南北交通要衝與貨物集散中心,成就「千帆林立」的景象;移民在生活安定富足之餘,感念媽祖的庇佑,雍正七年(西元一七二九年)由福建運來石材磚瓦、杉木,將過去奉祀媽祖的小廟,改建成相當規模的「天后宮」。乾隆十三年(西元一七四八年)新莊街大火,天后宮亦受波及,於是發起重修,同時為避火山之氣,在正殿後面開闢池塘引水鎮火,喻之「美人照鏡」、「倒照觀音」,因當時後村圳以北尚無建築物,池水倒映觀音山影。重修工程直至乾隆十八年(西元一七五三年)完成,也改稱為「慈祐宮」。
   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年),慈祐宮屬早期木結構的廟宇,樑棟易朽,有傾圮的可能,新莊巡檢倡議重修。經過卅餘年,到嘉慶十七年(西元一八一二年)七月,原新莊縣丞(後改艋舺縣丞)曹汝霖提議重修,次年修竣,這次修建正值新莊早期發展極盛時期,工匠皆自大陸禮聘。該宮於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光緒元年(西元一八七五年)、民國十六年(昭和二年)。民國廿五年(昭和十一年)、民國五十四年陸續修建。民國七十八年在慈祐宮列為古蹟後的修護,秉持保存原有之色彩形貌、採用原用或相近的材料、使用傳統之技方術與非有必要不得解體重建的原則,保持慈祐宮的歷史性與文化性。


↑新莊慈祐宮在民國五十六年,聘請台南彩繪匠師陳壽彝繪製三川殿門神。正門門神有大師的落款。





↑新莊慈祐宮三川殿正門門神為神荼與鬱壘,兩邊側門為公公與宮女的門神彩繪。


↑新莊慈祐宮正殿的龍柱,為單龍盤柱,無鏤空雕,而龍有四爪,為清中葉的行式風格。


↑新莊慈祐宮正殿主祀媽祖,兩旁千里眼與順風耳神像,為戴官帽穿官服、官鞋的造型。後殿則主祀觀音菩薩,左右供奉十八羅漢,而兩次間則供奉註生娘娘與達摩祖師。

※等  級: 第三級古蹟
類  別: 祠廟
位  置: 臺北縣新莊市榮和里新莊路二一八號
創建年代: 清雍正九年(西元一七三一年)

※參考資料:台灣的媽祖廟 遠足文化出版 陳世賢先生著

    小小一間以古代街屋為主要形式的「新莊慈祐宮」,由於歷史悠久,裡面竟然擁有清朝的古碑、古匾;線條簡樸卻是十分優美的龍柱與石獅的雕刻,精美的木雕在加上國寶級大師陳壽彝的彩繪,真是小而美、小而巧,是一間很值得古蹟同好留連忘返的好地方。

        參訪日期:2009-05-01         黑皮的天空 2009 05 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皮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