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走在灑滿晚霞的鄉村中,此時滿滿的視覺享受,這種美景當然是要拍照留念,只是黑皮的拍照技巧,實在有待加強,照片看來完全無法表現當時的fu,唉!無奈啊!


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
       當大夥還陶醉在黃昏美景中,忽然有人大喊到了~到了,咦!怎麼有月台設計,旁邊還有一堵怪怪地建築物,看了說明告示牌才知道是一個古文物出土的地方。


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
       雲林縣北港鎮與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一帶,古名笨港,是清代台灣重要港口之一。清乾隆十五年,北港溪氾濫改道,將笨港街一分為二,成為笨港北街與笨港南街。據[續修台灣府志]記載:「笨港街,距縣三十里…。港分南北,中隔一溪,曰南街、北街。舟車輻輳,百貨駢闐,俗稱小台灣。」因北港溪經常改道,淹沒笨港街,因此埋藏大量古代遺物。

       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的展示,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考古隊,在笨港遺址板頭村與崩溪缺兩地點的發掘成果。「板頭村」是清代縣丞屬故址,西元1999年試掘,出土遺物以建築磚瓦及大量陶瓷器為主。「崩溪缺」位於台糖復興鐵橋跨越北港溪處,西元2003年當考古試掘,出土遺物包括磚瓦、陶瓷、銅錢、首飾及日常生活用品等。


古笨港文化遺趾裡發掘出的清代古井底部


這道牆應該只是裝飾藝術。
      此裝飾藝術說明,古笨港遺趾中所出土的瓷器,可分為釉下彩瓷(青花瓷),釉上彩瓷(粉彩、紅彩)白瓷及色釉瓷,而器皿中包括碗、盤、碟、蓋碗、柸   羮匙等生活用具。


北港復興鐵橋
     過了考古園區就見到「北港復興鐵橋」,這隸屬於台糖的復興鐵橋興建於日治明治44年(西元1911年),原本是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北港糖廠運送甘蔗原料的輕便鐵道,早年西元1911年因為地方需求開辦北港到嘉義的運客服務,直到民國71年停駛,為期65年的經營讓這條台糖小鐵道成為北港新港居民集體的記憶。




跨越北港溪,連結雲林北港與嘉義新港的復興鐵橋」。
      這座復興鐵橋軌距為67.2公分,因為只有國際運行軌距的一半,故俗稱為五分仔鐵道,為日治時期遍佈嘉南平原殖民專賣糖產業的重要史証,橋樑全長878.63公尺,RC排架76座,工字樑組合鋼梁74孔,下承式鋼樑板2孔,為目前糖鐵五分仔小火車鐵橋,弓形彎曲鐵路橋樑最長者,極為稀有。這些年來由於地方文史團體熱心奔走,雲林、嘉義縣府終於在西元2001年將鐵橋列為歷史建築物。


復興鐵橋河堤前的一片花海。
    花海前還利用馬賽克拼貼成田庄阿哥與阿妹,中間還有觀光導覽圖,也是結合交趾陶、剪黏工法呈現出來,真是厲害啊!



新港板頭社區導覽圖




河堤旁有剪黏藝術裝置苦楝花的四季
     以苦楝樹的春花、夏葉、秋果、冬枝等不同風情來表現。遠看就是一朵朵的漂亮苦楝花 但近看才會發現 其實它是由碗片、交趾燒、酒甕,傳統剪黏施作工法拼貼起來,真是一幅好美的作品。

    一趟新港板頭社區之旅,讓我欣賞了無數的裝飾藝術,實在非常佩服這些在地人,運用在地的傳統工法,美化自己的社區,這些用心的精神,真的很值得我們標榜進步的都市人好好學習,黑皮也相信我一定會再造訪這裡,好好的觀賞這些百看不厭、淳樸的裝飾藝術。

           旅遊日期:2010-01-29                  黑皮的天空 2010 06 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皮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