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122斗六記念公館001
☆斗六行啟紀念館。
        「斗六行啟紀念館」創建於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為當時斗六仕紳吳克明發起與地方鄉親捐款、官方共同集資興建而成。「斗六行啟紀念館」為台灣各地興建八處行啟紀念館之一,但是使用上卻不同其他行啟紀念館的展示功能,而與各地「公會堂」的公共機能接近,主要做為民眾慶典集會、演講等綜合用途。

2010 1122斗六記念公館002
斗六行啟紀念館中央正門入口亭廊。
        「斗六行啟紀念館」的肇建,乃是地方上對公共聚會空間需求殷切,地方仕紳與民眾乃以紀念裕仁(昭和)天皇親臨台灣的恩澤籌建「記念公館」,且可做為向殖民政府示好的政治工具。「行啟紀念館」是日治時期特殊的產物,就如同台灣光復後各地方興建「中山堂」、「中正堂」具有相仿的意義。

2010 1122斗六記念公館003
☆斗六行啟紀念館中央山牆上""字圖案。

2010 1122斗六記念公館012
☆「」字意象的磚貼裝飾。
        主樓(洋館)中央山牆上,銜有「公」字圖案與大量水平與垂直的收分線條,組成中央正面裝飾,高挑的門廊(玄關),充滿公家機關的氣勢,中央門廊簷牆上仍留有公家機關名銜的殘跡。

2010 1122斗六記念公館004
☆斗六行啟紀念館正面長邊。

2010 1122斗六記念公館005

2010 1122斗六記念公館007
☆斗六行啟紀念館側邊。

2010 1122斗六記念公館006
☆斗六行啟紀念館背面。
         日治時期正名為「記念公館」(記念為日文,同華文「紀念」);館身建築呈「-」字型,格局簡單方正,中間主入口為二樓洋館,左右翼為日本間所構成。平面採左長、右短的不對稱配置,左右翼屋頂採高挑式,為典型集會用途的設計。主結構為承重磚牆與木桁架,磚紅色外牆搭配長條開窗,為兼具西洋古典風格與折衷式樣的清水磚造建築。民國64年(西元1975年)租借「軍公教福利品中心」時,洋館二樓樓版與樑柱改為鋼筋混凝土(RC),木樓梯改為鐵梯,但形制與外觀均保持良好。

2010 1122斗六記念公館008
☆斗六行啟紀念館後門。

2010 1122斗六記念公館009
☆斗六行啟紀念館日式上下疊窗。
            由於斗六「行啟紀念館」係設定為集會等公共用途,窗型均採大面積的長條窗(1:2.5),通風與採光極佳(另一種說法是,其作用可監控與防止抗日的不法集會)。而磚砌的窗台,均砌成防雨水侵入的是設計,是十分精巧的工法。中央主樓為鬼瓦屋頂形式採四披水,左右翼則採三披水,屋頂簷下外牆有「日」字意象的磚貼裝飾。屋後仍保留「軍公教福利品中心」時期所搭蓋採光罩做為通廊,使全館動線便捷。

           光復後,「斗六行啟紀念館」產權移至斗六鎮公所,先後租借給「地下水公司」(民國34年)、「工業策進會」、「縣政府工商課」(民國40-54年)、「公路局嘉義監理站斗六分站」(民國62-64年)、「軍公教福利品中心」(民國64-86年)、「國有財產局中區辦事處」(民國87-88年)。由於「軍公教福利品中心」曾租借達22年之久,是軍公教族群民生消費的重要場所,所以一般的斗六民眾,直覺的認知這裡就是「軍公教福利品中心」,而對「行啟紀念館」的歷史背景是沒有認識的。

2010 1122斗六記念公館010
☆斗六行啟紀念館屋頂上鬼瓦。
          西元1999年的921大地震,「記念公館」結構嚴重受損,列為危險建築。但卻吸引遊民寄居,在館內烹煮食物,不慎引發火警,再遭浩劫。西元2002年7月雲林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保存,而隨著台灣各處的「行啟」紀念建物被拆除或改建,斗六「行啟紀念館」將持續見證日治「行啟」的歷史。西元2006年7月修復完工。

2010 1122斗六記念公館011
☆斗六行啟紀念館解說牌。
         當日為了拜訪斗六老街,再找停車位時,無意發現此棟建築物,於是乎先拍照存檔,後來上網搜尋才知道,這棟當地居民口中的「軍公教福利品中心」,原來是棟日式建築,而且已經被列入歷史建築,頓時讓黑皮自己感到孤陋寡聞,沒想到斗六市既有老街還擁有此棟日治時期公會堂的建築,可見在當時斗六也曾繁華一時吧!

                 旅遊日期:2010-11-22               黑皮的天空 2010 12 25

文字資料摘錄於:阿達碼319旅行事誌
arrow
arrow

    黑皮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