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寒冷的黃昏中,原本是要到寧夏夜市取暖聚聚人氣。沒想到誤打誤撞來到陳德星堂,本只想問問是否進
入觀賞一下,經過與管理員聊後得知,元旦過後將進行三川殿屋樑的整修,管理員勸我趁現在趕快拍照留
念,如進行工程,何時能在重見其貌不得而知,無奈夜色已晚光線不足,幾經交涉他叫我們明日來碰碰運
氣。次日帶齊裝備再度交涉並請示該堂主任、也抬出姚老師名號,終於答應給我拍照,對我來說真是年終
的大禮物喔!


三川殿的龍柱為八角雙龍石柱,且「升龍」與「降龍」一上一下盤在柱身翻轉,十分特別。


三川殿的石獅雕工十分精細而且是八字開口,非常古意。


三川殿的龍虎堵。


三川殿的脊飾。


三川殿的中央的門神市秦叔寶和蔚遲恭,西元1981年由潘麗水兒子潘岳雄所繪,父子兩人都是彩繪名師。




三川殿的石枕和櫃台腳。


三川殿的石雕。


三川殿的木雕。


陳德星堂的照牆。


照牆前的花園中有些舊的柱珠,應該是以前祠堂整建更換下來的。


照牆前的花園中還有一對日治時代的石燈籠,年代已被塗掉,上頭玻璃還寫了陳字。


陳德星堂三川殿已經如此的精采相信主殿會更為美麗,但由於資料準備不及只好下回分曉,敬請期待。

陳德星堂的小故事:
陳德星堂為三級古蹟,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二十七號,為臺北地區陳氏宗親宗祠,清光緒十八年
〈西元一八九二年〉原建於臺北城內文武街文廟之東,甲午戰後日軍進佔臺北,此祠被徵用為武德殿
,乃暫移祖先牌位於宗親陳德星處奉祀。宣統三年〈西元一九一一年〉,日人擬建臺灣總督府,需徵
用此祠堂地,乃以大稻埕下奎府町〈即今堂址〉之陸軍用地互換,而由陳氏族人鳩資,於民國元年興
工建廟,越二年竣工。此祠建築出自臺北名匠陳應彬之手,故頗富特色,如龍柱為臺灣省首見之「一
柱雙龍」,屋頂採硬山與歇山結合之重簷式,民間俗稱太子樓,具有清末民初祠廟建築華麗精細之風
格。正殿內部尚存完整的神龕與供桌,其鍚製祭具亦精美,實不可多得,陳德星堂為維護古蹟,保存
文化,投下不少心力令人敬佩。
happy 陳 2007 12 31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皮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