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田山林場為一般民眾對此區山林事業區之稱謂,(在日治時代稱為「摩里沙卡」),目前隸屬於林務局木瓜林區管理處。林田山於日治時期官營三大林場之後,首先設立的伐木區,亦為東部最早開採的林區。


↑「林田山」的中山堂
   雖然林田山林場在西元2001年發生大火,使得許多建築慘遭火吻,但也再度受到世人重視,於是政府決定將林田山規劃為一個林業園區,檜木打造的中山堂和林業展示館重新開放,並修復部份林業鐵路,以供遊客體驗曾經風光一時的林田山林場。


森榮國小的舊校門與瞭望塔。
    位於「林田山」旁的森榮國小,原本是為了方便林場子弟就學,人數最多時,有12班之多。但隨著林場的沒落,「森榮國小」也因此走入歷史。空蕩蕩的校區只剩下原住民裝飾的瞭望塔、教室與司令台;舊校門前的階梯,默默地訴說這裡過去的點點滴滴,而在旁邊有一座現今很少見到的磨石子溜滑梯,這也勾起我小時後的記憶。而黑皮就從此地展開「林田山」的懷舊之旅。


↑載運木材的鐵道木橋
  「林田山」在西元1960年代伐木的全盛時期,林田山一片人聲鼎沸的榮景,讓這裡有『小上海』之稱,但隨著政府禁伐林木的政策的實施,林田山的伐木工人漸漸散去,一併帶走原有的繁華,但林田山仍舊保留保存了最完整的伐木場景與意象,,原始山川景觀、豐富的自然生態、早期的檜木房舍和運載鐵道,處處可見前人留下的痕跡,也由於林田山風貌與九份相似,近年來許多人也會用『小九份』來稱呼它,讓這裡成為許多人懷舊的好地方。

 
原課長宿舍-服務中心與珈啡館。
    林田山林場的伐木事業雖然停止,但是卻保留了大量的日式建築,無論是辦公廳或住宅,大部份是用檜木所興建打造的魚鱗黑瓦屋,為避免濕氣的影響和改善通風,房屋採取高腳式建築。林田山的日式建築群,成為台灣最具規模的日式檜木住宅。而文化中心成立後,便把課長宿舍加以整修,改賦予旅客服務中心與珈啡館的功能,提供旅遊資訊與供應珈啡、簡餐等服務。


康樂新邨
    這裡是林場早期的員工宿舍,民國90年一場大火破壞殆盡,現在利用火災跡地設立紀念園區,以提醒人們防火意識,認識火災的可怕。


原廠長宿舍
    在原課長宿舍旁邊有一座未開放的日式建築,規模大小都比其它建築氣派,且還有庭園設施,原來是舊的廠長宿舍,現已經整修完畢,但還未開放參觀。


旭東亭
   雖然不是林田山的最高點,但它絕對是鳥瞰林場的最佳地點。


木雕館-原公共食堂


交誼廳


萬榮工作站辦公室


展示館-原物料倉庫
    民國50年代是林田山伐木的全盛時期,聚集了約四、五百戶人家,約有二千多人居住於此,其中更有為了林場員工子女就學需要所設立的森榮國小及林田山幼稚園,每週免費放映 2 至 3 場電影的中山堂,供應日常民生用品的購買部(福利社),解決單身員工飲食問題的公共食堂,以及製材廠、火車站、修理廠、醫務室、豬灶、公共浴室、攤販市場、冰果店、米店、洗衣部、魚菜部、理燙髮部、消防隊、文化工作隊等等,十足是因木材而繁榮的山中城鎮。


機關車庫
    萬榮林道開通前,是以火車運輸物資與木材,火車車頭從蒸氣、汽油機關車演變到瓦斯機關車,在民國72年轉成公路運輸後,這些機關車頭就被報廢消失,現停在車庫中是加藤式汽油機關車,供遊客回味觀賞。


機械修理工場
    以前負責維修林場集材機、索道,蹦蹦車等大大小小的機具,聽說顛峰時期人員多達30多人,規模之大,可見當時林場的盛況。如今雖不在有維修的作業,但也利用空間展示當年使用的機具等設施。


原子炭工場
    原子炭是利用木屑加以烘烤、壓縮的方式,製成原子炭;最主要是燃燒時,不會冒白煙,所以深受好評,目前工廠裡,仍保存烤爐與壓縮機,還用黑板把原子炭製造過程圖示出來。


日式建築聚落
入口處前面有一片以日式建築為主的聚落,這裡由於沒有整修過,還保持原汁原味的風貌,因此絕對要到此看看,而走入其中彷彿進入時光隧道,也讓人有身在日據時代林業聚落裡的感受。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的建立,讓這片林場的日式建築得以保存下來,也利用空間,展示出林場的鐵道、集材等設施,也辦理木雕展、出版畫冊,成功的再創林場的第二春,現以成為東部重要的旅遊景點,每年都會吸引無數的遊客,來認識台灣林業文化。 

  旅遊日期:2009-08-23    黑皮的天空 2009 10 04

※園區各館開放時間:週一、週三~週日,09:00~17:00。(週二休館
    服務電話:平日(03)8751117 星期例假日(03)8752378。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花蓮
    全站熱搜

    黑皮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