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此棟是雲林斗六太平老街中最老的街屋。
老街中目前最老的建築當推日治明治四十一年(西元1908年)所建之「源興」,位於太平路九十五號,據今已九十餘年了。
↗雲林斗六太平老街圓環七彩噴水池。
這位於斗六市太平街上的老街,舊稱「斗六門大街」,是昔日嘉義通往竹山、集集等山區的必經之路,為雲林地區的行政與交通樞紐,是斗六市最重要的一條街道。老街的範圍從由太平路口圓環所改建成的七彩噴水池算起,到郵局旁的永福寺(舊稱觀音亭)止,全長約六百公尺左右,這些兩排巴洛克式的街屋,大多興建於日治明治末年或大正初期,為雲林地區保存最為完整、年代最為久遠的街區。
相傳當地有流行一句俗諺:「街頭媽袓間、街尾觀音亭」,而據考證老街頭的媽袓間,是指圓環七彩噴水池附近的「受天宮」,此宮建立於明朝天啟四年(西元1624年),可惜在日治時期受皇民化運動的波及,整座廟宇被搗毀殆盡,而街尾的觀音亭則是位於現今斗六郵局旁的「永福寺」,此寺創建於清乾隆年間,供奉觀世音菩薩。
太平老街的歷史建築可以追溯到日治昭和二年(西元1927年)斗六施行市街改正,居民在本地興建許多為紅磚牆面的磚造建築。根據專家的研究,太平老街大部份的建築立面型態:赤磚露面,色調帶赤,係大正型轉昭和型之營建型式,並以清水磚造配合部份水泥粉刷,洗石子及泥作古典雕飾,形成磚造為主的屋身立面。
從日治時期以來的太平老街建物,立面都是紅磚構造,但是面臨老街立面的廊柱已開始使用鐵筋混凝土,各棟街屋之間用共同壁相連,最下層之處是由磚造或洗石子的廊柱和亭仔腳,也就是所謂的騎樓。第二層為混凝土樑與磚牆所構築的水平帶,部分人家會刻上姓氏或商號。第三層為水平帶以上的屋身立面。立面多做長條型窗戶,具有強烈的垂直感,而窗台,雨庇也都出現許多細部雕飾的造型,具有豐富多元的美感。第四層則為假山牆,也就俗稱的「女兒牆」。
此老街的建築最為精華的地方就是女兒牆部分,裝飾的手法非常華麗,計有書卷型式、三角假山牆、圓拱型假山牆和鏤空欄杆等型式,而泥作雕飾則有花草、人物、獅龍鳳禽、太極、幾何圖樣、家族姓氏、對聯和英文字母等裝飾主題,整體具有高度藝術價值,非常值得細細觀賞。
↗美麗的窗前的花台與泥作雕飾。
↗柱頭上的裝飾。
↗老街上的日式建築。
走一趟斗六太平老街,被那些豐富華麗的泥作雕飾,深深地吸引黑皮的目光,雖然外觀已經有翻新,但是還能保留一些往日的風采,只可惜店家的部分招牌,還是有些礙眼,再加上電線、冷氣的管線到處亂竄,破壞老街整體的美感;不過想想此老街能被保留下來,已經是不容易了,只希望經整修後的太平老街,能得到大家的珍惜,繼續的保存下去。
旅遊日期:2010-11-22 黑皮的天空 2010 12 02
參考資料:
台灣老街地圖 沈文台先生著 貓頭鷹出版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