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 0612滬尾砲台001
↗淡水『滬尾砲台』黑皮來過數次,但有專屬解說員到是頭一回。

2011 0612滬尾砲台002
↗『滬尾砲台』的服務中心。
     原來『滬尾砲台』每日有四場免費導覽,分別是11:00 14:00 15:00 16:00;當日我們剛好趕上最後一場的導覽解說,但不知為什麼只有我們一家三口人,在入口的服務中心等待導覽,而解說員也很盡責地幫我們導覽全場,讓我們獲益良多,真是感恩不盡。也奉勸各位有這種好康地導覽解說,一定要停下腳步,仔細聆聽,總比自己走馬看花,不知在看什麼的好,並且在結束時,也要不吝嗇給個掌聲喔!

2011 0612滬尾砲台003
↗『滬尾砲台』劉銘傳親題「北門鎖鑰」門額。
   其實當時滬尾有兩座礮臺,一為「北門鎖鑰」,即今之滬尾礮臺,另一為「保固東瀛」,但今已不見其遺跡,地點無法考據確定。
   被列為二級古蹟的『滬尾砲台』是建於西元1884-5年中法戰爭後,劉銘傳為防衛台灣海防,在清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聘請德國技師巴恩士負責督造本砲台,以西洋砲台為建築範本,劉銘傳親題「北門鎖鑰」門額。

2011 0612滬尾砲台004
↗砲台的外圍牆垣約友三丈餘高。

2011 0612滬尾砲台005
↗『滬尾砲台』的唯一入口。
   走入城門後,黑皮在尋找不到那與古蹟不相干的題字「堅守台灣」,詢問導覽員後才知道,那前台北縣長尤清所提的「堅守台灣」四字,備受爭議,也怕誤導歷史,所以把它移除,恢復舊觀,黑皮舉雙手贊成,也奉勸那些大人物們,題字留名要在對的地方,不然會貽笑大方地。

2011 0612滬尾砲台006
↗門邊這兩塊水泥柱體,聽說是當時從德國原裝進口的。

2011 0612滬尾砲台007
↗甬道裡的士兵寢室。

2011 0612滬尾砲台008
↗甬道裡的內牆。
   甬道裡的內牆是由磚塊砌成,牆中有留方形缺口,不知作何用途?

2011 0612滬尾砲台009
↗甬道裡的彈藥室。
    砲台的甬道作為士兵的寢室、儲藏室、辦公室、儲彈室及日常活動空間,且甬道街可以相通連,並兼有受到砲擊時防衛之用,現在部分開放參觀,規畫為展示室,陳列一些基隆、淡水的老照片,以及當年中法戰爭中歷史人物與經過的介紹。

2011 0612滬尾砲台010
↗通往牆垣上方的通道。

2011 0612滬尾砲台011
↗牆垣上方的砲座。

2011 0612滬尾砲台012
↗砲座旁子牆一個個砲彈形狀的凹槽,一看就知道是儲備砲彈之用。
    砲座及子牆由昂貴鐵水泥灌鑄而成,清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大砲安裝完竣。滬尾砲台有四座砲座,分別為12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8吋克魯伯後膛砲兩尊,現皆已不存。現今只僅存圓形的砲的底座。

2011 0612滬尾砲台013
↗清朝時期的大砲底座。

2011 0612滬尾砲台014
↗日治時期的砲底座。

2011 0612滬尾砲台015
↗光復後國軍駐守時,所建立的50機槍堡。
    由於時代的變遷,在砲座上可以找到三個時期,不同的軍事設施,作為歷史上的見證。
   

    日治時期,日軍撤走滬尾礮臺內的四門大砲,所以現在礮臺內已經沒有大砲了,如今仍遍尋不著,懷疑當初為日軍所熔,製造別種武器了,而且還將此地改作為砲兵射擊的練習場。臺灣光復後,「滬尾礮臺」改由國軍駐防,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由內政部指定為第二級古蹟,精省後轉歸臺北縣政府管理,並經整修開放供民眾參觀。

2011 0612滬尾砲台016
↗廣場中間有三間磚房,現已倒塌,只殘留基座。
    砲台坐北朝南,為一隱蔽性的暗砲台。形狀為矩形,由外而內有:土坦、豪溝、子牆、砲座、被覆、甬道及廣場。牆內甬道分隔數間彈藥室與營房,廣場中間有三間磚房,現已倒塌,只殘留基座。

2011 0612滬尾砲台017
『滬尾砲台』從99年1月1日起免費入場,會持續到何時呢?未知數,所以要參觀要趁此時喔!

參考資料:
台灣的城門與砲台 戴震宇著 遠足文化出版

    拍照日期:2011-06-12     黑皮的天空 2011 08 13

arrow
arrow

    黑皮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