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日期:2020 01 28
北港顏思齊開拓台灣登陸紀念碑
明朝天啟元年(1621),在日本經商的顏思齊因不滿日本幕府政府欺壓華僑,與結拜兄弟鄭芝龍等人密謀起義,不料事機洩露,眾人只好駕船逃逸,最後在笨港登陸,開始紮營設寨,開墾屯田,顏思齊在笨港建立十寨,大約在今日北港鎮及鄰近水林鄉一帶,一面可憑天險避免荷蘭人騷擾,一面又可抵禦平埔族人的侵襲,成為華人開拓台灣之始。
北港鎮圓環處有省政府在民國四十八年設立的「顏思齊開拓台灣紀念碑」,就是記載登陸笨港之事蹟。
紀念碑碑文
振興戲院
北港老戲院有四座
振興戲院 中山路42號
北港戲院 義民路180號
大復戲院 博愛路155號
國賓戲院 已被拆除消失不見
這次北港走春三日遊,另一個任務就是尋找北港老戲院,能找到幾間呢?
當然振興戲院是最好找的,因為就坐落在通往朝天宮的中山路上,振興戲院是僅存三家最晚興建的,在民國43年(西元1954年)建造,但在民國59年結束營業,直到百和美餅舖買下後,舊址重新整修,保留戲院挑高的原有空間,並將戲院打造成藝文展演空間與糕餅店面,名為振興藝苑,提供遊客旅遊資訊, 以及不定期舉辦各展覽。振興戲院一、二樓保有許多古董的電影放映器材並保有內上下層的觀賞台極為特殊,顯示早期電影的繁盛時期。建築有巴洛克式的風格值得大家駐足觀賞。
振興戲院內部
振興戲院小提琴典藏
振興戲院傳統傢俱書法典藏
紀念章專區
北港義民路上的北港戲院
北港戲院是日據時代昭和年間的建築物,更是台灣非常具歷史意義的建築傑作。其正面以階梯形成配合半圓面設計,表面採用當時流行的土紅色面磚,並以豐富的洗石子帶出曲折有致的線條,整體設計古樸又大方。
北港戲院現在為閒置空間,當日卻不得其門而入,有點遺憾,還好戲院有一排老房子其中有間老診所英山醫院,讓黑皮進入参觀。
北港戲院對面老房子
英山醫院目前還有營運保有老診所樣貌
英山醫院內部
老房子的鑄鐵窗花也是觀賞的重點
這是北港大復戲院嗎?
好像不是?
大復戲院竟然被我遺落沒拍到照片
北港大復戲院落成於日治昭和2年(西元1927年),日治時期稱為北港座,是當時北港街上唯一及首見的劇場建築,更是當地重要的娛樂空間。
北港座在1945年後改稱大復戲院,民國53年及55年2次大改建為現代RC建築,民國98年登錄為雲林縣歷史建築。
北港博愛路的大復戲院呢?
是我路過錯過嗎?
在照片檔案竟然找不到,成為這次尋找北港老戲院的遺珠之憾。
希望能有機會再次漫步在北港小鎮,尋找老建築,聽聽其流傳下來的故事。
黑皮的天空 20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