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2020 06 07
竹東客運站候車處 抵達竹東下車的地點
竹東小鎮一日漫遊有竹東市場、天主堂、蕭如松藝術園區、竹東火車站與文創藝術村。
疫情比較趨緩,朋友相約竹東一日漫遊,當然忍不住了就答應了,此行交通工具是大眾運輸,去搭巴士1820回程搭火車,鐵公路都瀏覽到了。
三合院上隴西堂
身為古蹟控的我們,在竹東下車後,就迫不及待地尋找附近地傳統建築;被我們尋找到有三合院上隴西堂、日治時期建築張外科診所等。
竹東長春路街屋
竹東最主要的幹道-長春路
目前僅存兩座街屋
日治時期建築張外科診所
張外科診所在竹東長春路算是有名氣的老建築
折衷式的建築外觀 典雅又簡潔轉角處式建築最美麗的部分
巴洛克式的雕塑 搭配轉角窗
窗下還有隱約看出"長春醫院"的字跡
竹東客家戲曲公園
要了解地方民情一定要來逛逛市場,竹東市場是屬於早市,旁邊有與天主教堂。採茶戲、客家民謠演出及比賽和客家相關節慶等相關活動不定期都會客家戲曲公園舉辦,而每年的天穿日農曆正月二十日「天穿日」更是這裡的一大盛事,是竹東鎮上戶外活動之主要辦理場地。
竹東天主堂
位於市場邊周操有點混亂當天是周日裏頭好像在做禮拜不好意思入內參觀。
「竹東天主堂」又稱「聖母無玷天主堂」,建於民國 43 年,由西班牙籍耶穌會神父安徽德主持,並由羅以禮修士負責負責建築設計,由教友鍾廷麟從旁協助。灰色的建築外觀,有著歌德式尖角開窗、圓形玫瑰花格窗和高聳鐘樓,泛稱為改良式的歌德式教堂,頗具歷史意義與價值,是台灣光復後,新竹地區所興建的第一座大教堂。
竹東市場必吃的甜點馬蛋、甜餅與動物蛋糕。
我買了甜點馬蛋,它是用地瓜與麵粉製作,內餡有分:紅豆與花生。外面在灑白芝麻。品嘗起來外頭酥酥裡面QQ有淡淡香味。
醬菜攤
傳統市場最讓我懷念的就是醬菜,小時候早餐都是稀飯配醬菜,以前會有醬菜攤車一早沿街叫賣,如今只能在傳統市場瞧見,在西式早餐為主,能見到醬菜攤格外地令人感動。
客家小吃新埔煙腸
黑皮愛吃的紅糟肉
李記米苔目
逛累了有點口渴,來一碗冰涼的米苔目消消暑,由於座位有限,只好外帶找個清涼處品嘗囉!
葉媽媽糯米飯魷魚羹
午餐時間選擇1953開店的葉媽媽糯米飯魷魚羹,最主要是有冷氣用餐會舒服許多,糯米飯就是米糕,棒球貢丸湯與眾不同,一顆抵三顆大約有顆棒球大小,故名為棒球貢丸湯,還有魷魚羹更是店家的招牌。
蕭如松藝術園區
午餐後下起午後雷陣雨還是撐傘拜訪蕭如松藝術園區
延伸閱讀:
蕭如松藝術園區官網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122050511/http://hsiao.hchcc.gov.tw/web/index.php
「蕭如松藝術園區」為新竹縣極具特色的日式建築,藏身於客家人文小鎮中,鬧中取靜,彷彿置身於歷史的空間。 蕭如松藝術園區早年原為藝術家蕭如松先生之故居與竹東鎮公所職員及國小教職員的宿舍。蕭老師自1950年應邀至中山國小任教後,入住至1992年逝世。 「蕭如松故居」不僅是蕭老師生活的住所,更是孕育他藝術生命與教育的溫床。同時也是新竹人文化記憶的共同空間,承載新竹與竹東在地藝術美學的載體。
日式建築室內擺設
日式建築廚房
走出蕭如松藝術園區還時有點下雨,於是乎走入中央市場裡面,雖然已過早市營業時間,大都休息了,卻意外發現一家客家肉粽,正好買些等下回家坐火車時吃。
王記肉粽還有賣些小菜等當地人超推薦
竹東林業展示館
最後走到竹東火車站準備結束竹東一日遊,但發現車站邊有竹東文創藝術中心,是一個適合散步拍照,文青IG打卡地小景點,藝術村內有美食、咖啡跟文創手作店鋪。
竹東火車站位於新竹縣竹東鎮,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內灣線的一座鐵路車站。車站等級為二等站,為臺鐵所有支線車站中等級最高的車站、也是管理最多站(共9站)的車站。為竹東鎮民的對外門戶。
剪票口
候車室
內灣線於1944年開始動工,但隨即因爆發二次大戰時資金不足而告中止,直到日本戰敗時仍未復工。戰後地方政府與地方仕紳為促進新竹地區發展向國民政府爭取繼續興建新竹至竹東間竹東支線,國民政府考量開發竹東及內山林產、矽砂、石灰石礦等資源而同意興建,是台灣戰後第一條興建的支線鐵路。
臂木號誌機閘柄
回程幸運搭到進化1001號彩繪列車
列車駕駛室
在北新竹轉搭西部幹線回台北結束一日的竹東行
在疫情舒緩大家報復性出遊,真的不用一窩蜂地往熱門景點跑,建議來趟小鎮漫步之旅輕鬆愉快不用人擠人,還可體驗當地的鄉土民情,何樂而不為呢?
黑皮的天空 20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