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磺溪書院正面門廳。
  第一進門廳為七開間,中門採用原木板門結構嚴謹,配上紅磚砌成的八角窗、邊門與精緻磚雕;整體線條流暢,氣勢非凡。


磺溪書院正面凹壽的磚雕。
  書院建築分為門廳、拜亭、講堂與左右廂房;而講堂與廂房有過水廊相連,形成「口」字型的二進式四合院格局。


磺溪書院正面左右開間由紅磚砌成的八角窗邊門磚雕


↑磺溪書院正脊上的飛龍在天


↑磺溪書院的石獅,應該是新作,但下面櫃台角的獅座應是舊品。


↑磺溪書院門廳裡的花窗形的拱門。


↑磺溪書院的拜亭。
  拜亭佇立在高約六十公分的台基上,而台基四周的精美磚雕是重點;樑柱採石木架構,四周上面有精美的木雕圖案。上下輝映,美不勝收。

↑磺溪書院拜亭下面的磚雕圖案。


↑磺溪書院紅磚砌成的瓶形門
  第二進為講堂,以往兼具教室與祭祀功能,如今交教室功能已失去,主要以祭祀為主,主要祀神為五文昌。堂內高掛光緒乙丑年間「經天緯地」的古匾。


↑磺溪書院的後殿的耳房與六角窗,同樣的還是以磚雕組合裝飾,其中有類似陰刻工法表現地圖案。而左右耳房與相房為昔日師生之居所。

   「磺溪書院」建於光緒13年(西元1887年),由鄉士紳趙順芳之子趙壁興蔡燦雲等仕紳集資創建,於光緒15年(西元1889年)完工,又稱文昌廟,是昔日大肚地區的文教中心,為四合院式格局,講堂前有拜亭一座,兩側護龍為齋舍。磺溪書院在台灣建築史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台灣被割讓後,被迫停止教育活動;日明治28年(西元1895年)改設「國語講習所」,大正十年(西元1919年)日本人創社大肚公學校(今大肚國小的前身),曾借用書院上課。二次大戰期間,曾遭轟炸,幾成廢墟。
    
    國民政府時期,民國48年又逢八七水災,屋牆嚴重毀損,雖是如此政府還是在民國74年列入國家三級古蹟,並在民國75年出資重建,於民國78年完工。民國88年因九二一大地震有些損壞,再進行建物的修護,今日所見到即是民國91年完工後的風貌。
重要性有三:
一. 是其平面介於民宅與孔廟間的綜合體,且立面形式為一般閩南式建築所少見。
二. 是其細部裝飾及磚作工夫特佳,堪稱台灣磚工最考究的建築。
三. 是屋頂的造型形態特殊,屋頂分為五個段落,六個燕尾,亦覆有小屋頂並留有通風孔隙,是建築上考究而華麗的作法,民國七十五年內政部公告之書院類三級古蹟。


↑磺溪書院光緒乙丑年間「經天緯地」的古匾與民國92年重新畫上的彩繪。


↑磺溪書院的交趾陶。


↑磺溪書院的插角、員光的木雕。


↑磺溪書院的「連中三元轎」。
  
  拜會完較新潮的「追分-成功」的玩意,也要來拜拜舊式地文昌廟。大肚「磺溪書院」離追分車站不遠,因此順道拜訪,增加小女的讀書功力。其實磺溪書院的精緻磚雕裝飾的牆面,實屬全台首冠,無人能比。而重修後的彩繪、木雕也有相當地水準。在祈求學業進步之餘,也可見見台灣建築之精緻,體會前人的裝飾藝術之美感。
     旅遊日期:2009-01-29              黑皮的天空 2009 05 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皮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