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中正】日本總督府台灣總統府
↑「總統府」是陸客必訪必拍照留念的地方。
黑皮也被問過台灣最高的領導人為什麼會日本人蓋的建築辦公?其實建築本身有政治色彩嗎?如果有也是人們給的吧!拋開這些不談,這棟日本人建的總督府,外表其實還真的很壯麗,常常站在外頭,讓人有登門拜訪的衝動,無奈現在是總統府,是最高政治中心,難免戒備森嚴,要参觀談何容易;近年來隨著台灣民主開放和對於古蹟重視,總統府順應民意有條件地開放参觀,今年母親節得知會有大開放,就是由專人導覽從正門進入走大廳入內参觀,有此機會黑皮當然不能錯過,走吧!讓我們當一次總統府的貴賓吧!
↑桃源街上的牛肉麵店。
為什麼先介紹牛肉麵呢?因為從西門捷運站走來已經是中午時分,桃源街上的牛肉麵店又小有名氣,但當天只有這家外面等候的人較多,看古蹟還是要顧巴豆,決定了就是這家了。
↑總統府的正門。
有遇到定看古蹟要安檢嗎?有總統府就要,要通過安檢門、金屬探測等高規的檢查,所以來此千萬不要帶太多東西,不然很麻煩,還好有開放拍照,又有專人導覽,雖然是我唯二碰到看古蹟要安檢,另外一次是進台北賓館,不過心中還是非常興奮,終於能大大方方的登堂入室了。
↑總統府入口門廊。
導覽員說現在和以前有改變的,是為了首長的安全,加裝三面的防彈升降玻璃門,而以前和現車輛進出的方向不一樣,因為日本人是右駕現在台灣是左駕。
↑入口門廊列柱柱頭。
↑中山廳的正面T型大樓梯。
↑中山廳華麗的柱頭。
↑中山廳破山頭裝飾與小露臺。
↑壯麗的大廳「中山廳」。
走進入口大廳,面對挑高三層樓高,四周環列的複合式列柱,屋頂為弧形曲面,採光充足加上白色牆面,氣勢非凡令人不經驚嘆連連;正面樓梯的壁龕擺設的國父孫中山半身像,應該是後來更換,日治時期應該不是,那時會擺放甚麼呢?
↑日式建築必備的上下疊窗。
本以為窗戶兩邊的繩子是控制窗戶的高度,結果經導覽員說明才知繩子只是改變上層窗戶的角度,下面窗戶則是藏在兩邊牆壁裡頭有和窗戶同樣重量的鉛塊,利用槓桿平衡只要輕輕使力,便能使窗戶在任一定點停住,真是佩服設計者的巧思,也要為使用者按個讚,在百年古蹟中上下疊窗還能運動自如。
↑三樓禮堂的「經國廳」。
↑「經國廳」的側面。
終於來到「經國廳」了,以前稱為「介壽堂」,大跨距空間設計光敞明亮,多少影響台灣的決策在此定案,是許多重要歷史新聞的場景,如今身於此,心中百感交集。此外總統府也常在這裡舉辦音樂會,讓這最高的行政機關中,添加了一些藝術色彩。
↑經國廳後面的「台灣虹廳」。
↑總統府北苑。
↑總統府南苑。
總統府建築仍保持後文藝復興式的莊嚴和簡潔。建築分為五層樓,主體平面呈現倒「日」字型。正面寬約140公尺、側面寬約85公尺,中央塔高60公尺,總佔地為2100坪,建築物的中央塔、角塔、衛塔等大片立面的1:2:3:2:1的節奏和粗面砌築基座與柱式主出入口,混合成震撼的視覺效果。而整棟建築物中充滿廊柱、山牆、拱廊及圓拱窗,堪稱日治時期台灣的代表性建築。府中有南、北兩個庭園,南、北苑各以國徽及梅花作設計。
↑從府內庭園看中央塔。
↑總統兩顆用印。
中華民國國璽有二,刻印之文字分別為「中華民國之璽」與「榮典之璽」。此二國璽1928年10月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製造,分別於1929年10月10日與1931年7月1日啟用。
↑猜猜這個鐵門是什麼功用呢?
收垃圾的作用,從頂樓作一個通道直通底部,垃圾從此收集,鐵門打開就可以清運,很前衛的設計吧!
↑總統府的後門。
↑總統府後側的建築「國史館」。
國史館在日治時期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廳舍」,國民政府接收時為「交通部」,興建於1925年,由森山松之助設計,為中華民國國家古蹟,在1956年至2006年11月之間為中華民國交通部本部所在。2006年11月10日,交通部遷出,改移轉給國史館使用。也是一座值得觀賞的建築,當然就登堂入室拜訪一番,但因為自身怠惰,五月母親節拜訪的「總統府」,耽擱到現在才發文,所以「國史館」就留待以後有空再分享吧!
拜訪日期:2017 05 14 黑皮的天空 2017/6/24
留言列表